1.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是不同的佛
阿彌陀佛是什麼樣的佛? 一般人認為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,雖然名稱不同,但說起佛都是一樣吧。很多人這樣想。
佛語「爰曰彌陀如來者乃三世十方諸佛之本師本佛」(御文章)
“阿彌陀佛是大宇宙所有諸佛的老師、指導者”。
釋迦牟尼佛也是「三世十方諸佛」中的一佛(下段會詳說),和阿彌陀佛是不同的佛。如果不知區別,絕不能了解佛教,所以首先希望大家清楚了解。
2. 在大宇宙中有許多的佛存在
佛教說在大宇宙中、有無數像地球這樣的世界存在。現在的天文學也說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行星,僅在銀河系就達到億單位, 這是定說。從宇宙整體來看,會達到多龐大的數目是無法想像的。
釋迦牟尼佛用「恆河沙數」來表達這個龐大的數目,於兩千六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已講說了這個宇宙觀。如同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地球,在十方世界,大宇宙中有數不清的佛存在。大日如來、藥師如來、以奈良大佛聞名的毘盧遮那佛、和釋迦牟尼佛都是「三世十方諸佛」中的一佛。
3. 阿彌陀佛是諸佛的老師
阿彌陀佛被稱為諸佛的「本師本佛」。「本師」、「本佛」都是老師的意思,所以阿彌陀佛是諸佛的指導者,諸佛是阿彌陀佛的弟子、學生。出現在我們地球唯一的佛、釋迦牟尼佛說~「我來介紹我尊貴的老師」,他的一生都在講說老師-阿彌陀佛的事情。
對此、親鸞聖人這樣說「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」(正信偈)
因為弟子的使命是把老師的心意傳達給很多人,此外別無其他。
4. 阿彌陀佛是“最尊第一”的佛
那麼,為什麼把阿彌陀佛尊敬為本師本佛呢? 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的力量超群的偉大。釋迦牟尼佛說「無量壽佛(阿彌陀佛)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」(大無量壽經)
在大宇宙中最尊貴的佛是阿彌陀佛,諸佛的力量根本比不上。因此又被稱為「諸佛之王」。
這最尊第一的阿彌陀佛和我們每一個人許下了諾言。這就是所謂的阿彌陀佛的本願。是什麼樣的內容呢?下個單元再明示。
總結:
●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是完全不同的佛。
● 在大宇宙中有如恆河沙數一樣多的佛(三世十方的諸佛),這所有佛仰慕為老師的就是阿彌陀佛。
●之所以阿彌陀佛被仰幕為本師本佛,是因為阿彌陀佛的力量超群的偉大。
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
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
真正的慈悲~進退維谷的釋迦牟尼佛~
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”真正的慈悲是什麽?”的一個故事.
這是釋迦牟尼佛修行時的事。
有隻受傷的鴿子飛到釋迦牟尼佛面前懇求說:
“我被鷲追殺,請救救我!”
釋迦牟尼佛輕輕撫慰渾身發抖的鴿子,然後把牠藏在了懷裏。
一會兒一隻飢餓不堪的鷲出現了,它巡視四周,問釋迦牟尼佛:
“有沒有一隻鴿子飛到這裡來?”
“鴿子,有, 在我懷裏。”
鷲聼了放心地鬆了一口氣:
“哎呀!這下可以活下去了。請把那隻鴿子給我。
那是我即將餓死之際發現的鴿子,放跑了牠, 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。”
如果讓鷲活,就得讓鴿子死;如果救鴿子,就救不了鷲。
進退維谷的釋迦牟尼佛,面對艱難選擇,下了一大決心。
“鷲!你的飢餓,除了鴿子,就沒有別的辦法來解決嗎?”
“那倒也不是。如果得到等量的肉,我就不會死。”
“那麽這樣行不行?我給你相當於鴿子重量的肉,你把鴿子放掉, 好嗎?”
鷲同意了。釋迦牟尼佛削掉自己一條大腿上的肉,按鴿子的重量秤了一下,但遠遠不夠。
釋迦牟尼佛又把另一條腿上的肉割下來,一秤,還是不夠。
於是,釋迦牟尼佛又把身上這裡,那裡的肉削下來,給了鷲。
鷲終因擺脫了飢餓而喜悅,鴿子也因免於一死而喜悅。
釋迦牟尼佛則望著兩個生命共同獲得保全而喜悅。
教給鷲慈悲之心是可貴之擧。
反之,説服鴿子達觀,有時也是必要之事。
然而,釋迦牟尼佛選擇了最困難、最艱苦的路。
因爲那是至高無上的路。
這是釋迦牟尼佛修行時的事。
有隻受傷的鴿子飛到釋迦牟尼佛面前懇求說:
“我被鷲追殺,請救救我!”
釋迦牟尼佛輕輕撫慰渾身發抖的鴿子,然後把牠藏在了懷裏。
一會兒一隻飢餓不堪的鷲出現了,它巡視四周,問釋迦牟尼佛:
“有沒有一隻鴿子飛到這裡來?”
“鴿子,有, 在我懷裏。”
鷲聼了放心地鬆了一口氣:
“哎呀!這下可以活下去了。請把那隻鴿子給我。
那是我即將餓死之際發現的鴿子,放跑了牠, 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。”
如果讓鷲活,就得讓鴿子死;如果救鴿子,就救不了鷲。
進退維谷的釋迦牟尼佛,面對艱難選擇,下了一大決心。
“鷲!你的飢餓,除了鴿子,就沒有別的辦法來解決嗎?”
“那倒也不是。如果得到等量的肉,我就不會死。”
“那麽這樣行不行?我給你相當於鴿子重量的肉,你把鴿子放掉, 好嗎?”
鷲同意了。釋迦牟尼佛削掉自己一條大腿上的肉,按鴿子的重量秤了一下,但遠遠不夠。
釋迦牟尼佛又把另一條腿上的肉割下來,一秤,還是不夠。
於是,釋迦牟尼佛又把身上這裡,那裡的肉削下來,給了鷲。
鷲終因擺脫了飢餓而喜悅,鴿子也因免於一死而喜悅。
釋迦牟尼佛則望著兩個生命共同獲得保全而喜悅。
教給鷲慈悲之心是可貴之擧。
反之,説服鴿子達觀,有時也是必要之事。
然而,釋迦牟尼佛選擇了最困難、最艱苦的路。
因爲那是至高無上的路。
ラベル:
向著光明100束鮮花,
釋迦牟尼佛
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
終歸──萬川所歸 阿彌陀佛的本願(7)
《正信偈》中的這兩句話是親鸞聖人在斷言:釋迦如來一生的教義,只為講說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這一件事。
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,就是大宇宙中的諸佛們的老師(本師本佛)阿彌陀佛許下的諾言,其內容是“所有人都是極惡之人,一定要拯救他們,使其獲得絕對的幸福。”
將詳細地講述親鸞聖人為什麼把彌陀的本願比喻為“海”,稱之為“本願海”。
揣摩親鸞聖人的心意,可以猜想到,這大概是因為大海具有以下四種特徵,可以比較恰當地表達彌陀的本願。
○廣闊
○深邃
○一味
○終歸
下面,通過親鸞聖人的話語逐一地加以解釋。
●終歸──萬川所歸●
另外,大海還是落在地上的雨水最終極的歸宿,不流入大海,水就不會安定下來。
落在山頂上的雨、山腰上的雨、平原上的雨,最終都會匯入江河,向著大海流去。當然,有時中途也會停留在湖泊、水池當中。但是,最終還是會流入大海。不流入大海,雨水就不會安定下來,這就是“終歸”的意思,這是大海的一個顯著的特徵。
世界上有基督教、伊斯蘭教、猶太教等等很多宗教,也有很多信奉這些宗教的信徒。這就好像從山頂到大海,中間有很多的湖泊、池塘,雨水會停留在那裡一樣。這些湖泊、池塘,不僅指幾十萬種的宗教,也是我們所深信的一切──金錢、財產、地位、名譽、工作、婚姻、家庭、朋友、思想、哲學、學問等等。相信這些,追求這些,即使能得到暫時的慰藉,也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安心,不會感受到“出生為人太好了”這永恆不變的生命的喜悅。
“至今為止,你覺得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?”“什麼時候你覺得最幸福?”面對這些問題,有多少人能立刻回答呢?“讓我想想,有過什麼快樂的時候嗎••••••”曾經的快樂留下的不都只是這種模糊的記憶嗎?
我們所知道的幸福,都是轉瞬即逝的、夢幻泡影般的幸福。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發誓要給予這樣的我們真正的安心和滿足。
我們都把自己最憧憬的事物當作人生目標,拼命地追求,想要以此得到安心。但其實只有歸入彌陀本願,才能夠明白自己出生為人的唯一目的,得到真正的幸福,度過無悔的人生。所以親鸞聖人用萬川的歸宿──大海來比喻彌陀本願,稱之為“彌陀本願海”。
“阿彌陀佛看透了所有人都是極惡之人,豁出了生命發誓要拯救所有人,使其得到一味平等的絕對的幸福。我們能夠得救的真實之路,只有這‘彌陀本願’,所以要趕快聽聞佛法,得到彌陀的拯救。”
“海”這一個字,正是傳達了親鸞聖人的這種熱切的心願。
ラベル:
阿彌陀佛的本願
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
教師節快樂!!
9月28日是教師節。
表示感謝天天為我們辛苦地講佛法的講師們,
這一天下午開會結束之後我們慶祝教師節~。
工作人員的Strawberry和Crystal很用心地準備蛋糕。
將將~。

有芒果口味的蛋糕,有梨子口味的蛋糕。
有人說,「為講師唱首歌吧!」
「那・・・ ♪ 祝你生日快樂~」
「這是生日的時候唱的歌喔!」
「那・・・,唱什麽呢?」
一邊吃一邊聊,過了很溫馨的教師節。
表示感謝天天為我們辛苦地講佛法的講師們,
這一天下午開會結束之後我們慶祝教師節~。
工作人員的Strawberry和Crystal很用心地準備蛋糕。
將將~。
有芒果口味的蛋糕,有梨子口味的蛋糕。
有人說,「為講師唱首歌吧!」
「那・・・ ♪ 祝你生日快樂~」
「這是生日的時候唱的歌喔!」
「那・・・,唱什麽呢?」
一邊吃一邊聊,過了很溫馨的教師節。
ラベル:
[活動訊息]:台北地區
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
一味──萬川入海皆成一味 阿彌陀佛的本願(6)
“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”。
《正信偈》中的這兩句話是親鸞聖人在斷言:釋迦如來一生的教義,只為講說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這一件事。
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,就是大宇宙中的諸佛們的老師(本師本佛)阿彌陀佛許下的諾言,其內容是“所有人都是極惡之人,一定要拯救他們,使其獲得絕對的幸福。”
將詳細地講述親鸞聖人為什麼把彌陀的本願比喻為“海”,稱之為“本願海”。
揣摩親鸞聖人的心意,可以猜想到,這大概是因為大海具有以下四種特徵,可以比較恰當地表達彌陀的本願。
○廣闊
○深邃
○一味
○終歸
下面,通過親鸞聖人的話語逐一地加以解釋。
●一味──萬川入海皆成一味●
“一味”是說,不分清濁,所有江河的水一歸入大海,就會變成同一種味道。
在富山,黑部河、神通河、常願寺河、小矢部河、莊河等許多河流都流入富山海灣。這些河流的水一流入大海,就會變成同一種味道。同樣,無論什麼人,一旦被阿彌陀佛的本願所救攝,就會獲得一味平等的絕對的幸福。所以,親鸞聖人把本願比喻為大海。
在《正信偈》中,親鸞聖人用下面這句話明白易懂地表達了這件事:
凡聖逆謗齊回入
如眾水入海一味
“一旦被彌陀的本願所救攝,則猶如萬川歸海,皆成一味,不論有無才能、健康與否,不分種族、職業、貧富,所有人都能在同一喜悅的世界裡得以共生。”
聖人又這樣明言:
與韋提等獲三忍 《正信偈》
“不論什麼人,只要得到彌陀誓願不可思議的救攝,就會和韋提希夫人同樣獲得三忍(完成人生的目的)。”
這也是說,不論什麼時代、無論住在哪個國家的人,只要得到了彌陀的拯救,就會在一味平等的世界中得到新生。這裡所說的韋提希夫人,是大約2600年前釋尊在世時,印度最強大的國家摩伽陀國的王妃。
她被自己的親生兒子關進了牢獄,遭受了地獄般的痛苦,後來,由於釋迦牟尼佛的教導,她得到了彌陀本願的救攝。這件事講在《觀無量壽經》中。韋提希充滿怨恨和詛咒的黑暗人生,剎那間變成了充滿懺悔和感謝的光明人生。她正是這個地球上最初被彌陀本願所救的人。親鸞聖人就是把這位韋提希引用在《正信偈》中,用“與韋提等獲三忍”這句話告訴我們,世界上雖有幾十億人,但若被阿彌陀佛的本願所救,那麼任何人都能和韋提希一樣獲得絕對的幸福。
彌陀的拯救超越時空,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味平等的。親鸞聖人用“海”字,道出了這一真意。
ラベル:
阿彌陀佛的本願
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
深邃──彌陀慈悲深無底 阿彌陀佛的本願(5)
“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”。
《正信偈》中的這兩句話是親鸞聖人在斷言:釋迦如來一生的教義,只為講說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這一件事。
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,就是大宇宙中的諸佛們的老師(本師本佛)阿彌陀佛許下的諾言,其內容是“所有人都是極惡之人,一定要拯救他們,使其獲得絕對的幸福。”
將詳細地講述親鸞聖人為什麼把彌陀的本願比喻為“海”,稱之為“本願海”。
揣摩親鸞聖人的心意,可以猜想到,這大概是因為大海具有以下四種特徵,可以比較恰當地表達彌陀的本願。
○廣闊
○深邃
○一味
○終歸
下面,通過親鸞聖人的話語逐一地加以解釋。
●深邃──彌陀慈悲深無底●
無比的深,這也是大海的特徵之一。矗立在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,高度約為8800米。然而,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卻超過1萬米。就是說把珠穆朗瑪峰倒插入海裡,也無法夠到海底。
雖然我們的罪惡無比深重,但阿彌陀如來沒有拋棄我們,為了拯救我們而立下了本願。親鸞聖人把這阿彌陀佛無限的慈悲,比喻為深邃的大海,稱之為“本願海”。
彌陀願力無窮故
罪業深重亦不沉
彌陀佛智無邊故
散亂放逸亦不棄 《正像末和贊》
親鸞聖人所寫的這首和贊正是在重複讚嘆:因為阿彌陀如來的力量是無限的,所以任何極惡之人都能夠徹底地拯救。
我們的惡業是無窮的,如果不是阿彌陀如來無限的力量,就絕對無法得救。
《歎異抄》中,關於“為什麼即使是惡人,也只要信知彌陀本願就能得到拯救”之事,這樣回答:
因其乃為拯救罪惡深重、煩惱熾盛眾生之願也。
“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正是為拯救煩惱熾烈的、罪惡無比深重的極惡之人而立下的本願”。
親鸞聖人還這樣表白被這彌陀本願所救攝的喜悅:
彌陀五劫思惟之願,原來只為親鸞我一人!為救這身懷無數惡業的親鸞而立下的本願啊,我感恩不盡。 《歎異抄》
“彌陀在五劫的綿長歲月裡,經過深思與熟慮而發下的誓願,如今我親身體驗到,才知道這完全是為了拯救親鸞我一人而立下的。這身懷無底罪惡的親鸞,彌陀卻奮起發下了一定要拯救的誓願。啊!我感激不盡,謝恩不已••••••”
阿彌陀佛清楚地看透了所有人都是永遠不能得救的極惡之人,發誓一定要拯救這所有的人,使其得到絕對的幸福。這無比深邃的彌陀之心,親鸞聖人用“海”字表達了出來。
《正信偈》中的這兩句話是親鸞聖人在斷言:釋迦如來一生的教義,只為講說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這一件事。
“阿彌陀佛的本願”,就是大宇宙中的諸佛們的老師(本師本佛)阿彌陀佛許下的諾言,其內容是“所有人都是極惡之人,一定要拯救他們,使其獲得絕對的幸福。”
將詳細地講述親鸞聖人為什麼把彌陀的本願比喻為“海”,稱之為“本願海”。
揣摩親鸞聖人的心意,可以猜想到,這大概是因為大海具有以下四種特徵,可以比較恰當地表達彌陀的本願。
○廣闊
○深邃
○一味
○終歸
下面,通過親鸞聖人的話語逐一地加以解釋。
●深邃──彌陀慈悲深無底●
無比的深,這也是大海的特徵之一。矗立在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,高度約為8800米。然而,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卻超過1萬米。就是說把珠穆朗瑪峰倒插入海裡,也無法夠到海底。
雖然我們的罪惡無比深重,但阿彌陀如來沒有拋棄我們,為了拯救我們而立下了本願。親鸞聖人把這阿彌陀佛無限的慈悲,比喻為深邃的大海,稱之為“本願海”。
彌陀願力無窮故
罪業深重亦不沉
彌陀佛智無邊故
散亂放逸亦不棄 《正像末和贊》
親鸞聖人所寫的這首和贊正是在重複讚嘆:因為阿彌陀如來的力量是無限的,所以任何極惡之人都能夠徹底地拯救。
我們的惡業是無窮的,如果不是阿彌陀如來無限的力量,就絕對無法得救。
《歎異抄》中,關於“為什麼即使是惡人,也只要信知彌陀本願就能得到拯救”之事,這樣回答:
因其乃為拯救罪惡深重、煩惱熾盛眾生之願也。
“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正是為拯救煩惱熾烈的、罪惡無比深重的極惡之人而立下的本願”。
親鸞聖人還這樣表白被這彌陀本願所救攝的喜悅:
彌陀五劫思惟之願,原來只為親鸞我一人!為救這身懷無數惡業的親鸞而立下的本願啊,我感恩不盡。 《歎異抄》
“彌陀在五劫的綿長歲月裡,經過深思與熟慮而發下的誓願,如今我親身體驗到,才知道這完全是為了拯救親鸞我一人而立下的。這身懷無底罪惡的親鸞,彌陀卻奮起發下了一定要拯救的誓願。啊!我感激不盡,謝恩不已••••••”
阿彌陀佛清楚地看透了所有人都是永遠不能得救的極惡之人,發誓一定要拯救這所有的人,使其得到絕對的幸福。這無比深邃的彌陀之心,親鸞聖人用“海”字表達了出來。
ラベル:
阿彌陀佛的本願
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
國父紀念館 9月公開講座
《淨土佛教系列講座》 ~釋迦牟尼佛與親鸞聖人~ 9月22日(三) 中秋節 9:30~12:00 【國父紀念館 中山講堂】 台北市仁愛路4段505號(捷運國父紀念館4號出口) 主講人:角田雅之講師(中文演講) TEL:02-2351-3186 ~ 歡迎大家共同來 聽聞佛法 [免費入場]~ |
ラベル:
[ 開課公告],
[活動訊息]:台北地區
訂閱:
文章 (Atom)